《行走的书院》第二季走进宜宾

6月13-15日,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《行走的书院》栏目组走进宜宾市翠屏区、江安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拍摄工作。

6月13-15日,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《行走的书院》栏目组走进宜宾市翠屏区、江安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拍摄工作。

在江安竹艺工坊,栏目组对竹簧大师何华一的作品《长江颂》进行了专访,详细了解了该作品创作的背景、过程及意义,并在竹簧传承人、开大学员罗平的带领下,参观了竹簧、竹筒、竹筷等七类工艺的生产流程,欣赏到了竹簧工艺粗犷、质朴、精美的艺术特色。罗平还接受了记者采访。他表示,江安竹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既有中国书画的笔墨神韵,又有丰富的工艺技巧,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,将竹簧文化代代相传。

在“网红村”—翠屏区高桥村,栏目组了解到,高桥村重点发展竹产业,并探索形成了研、训、学、销全链条竹产业发展的新路径,高桥村也被评为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,目前该村有130人从事旅游产业,以餐饮、服务为主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,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鼓起了钱袋子,成为了乡村振兴的“样板间”。栏目组用镜头记录下了高桥村的竹茶、竹酒、竹宴等特色竹餐饮,高标准打造的雨霖亭、祝愿亭等特色竹建筑,一颗竹子经过选材、砍伐、开片、刮青、分层等十多道工序,摇身变成工艺品的竹编工艺全流程。

在“中国传统保护村落”—江安县五里村,栏目组通过沉浸式的拍摄手法,把一幅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记录了下来。随后对村支部书记、开大学员熊杰进行了采访。熊杰向大家介绍到,五里村通过水产养殖升级换代,探索形成了“集体+公司+专合社+农户”的经济发展新模式,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,下一步将实施“文化”“旅游”“农业”等多元产业相结合的乡村产业新体系,加速生态价值的转化。

《行走的书院》栏目是四川开放大学重点打造的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,每年对每个市州的终身学习活动进行全景式的展示,今年是第二季。本次栏目组走进宜宾,就是要立足挖掘宜宾中华竹都风韵,宣传开大学员学习创业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奋斗经历,激励更多的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
(撰稿:宋春霞;审核:陈宏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蜀ICP备2024089664号 川公网安备51150402000084号
在线客服